小生命誕生後,不少爸爸媽媽都會想幫寶寶買一份保險
單一保險公司與保經公司的規劃的方式又會有些不同
聽了好幾個業務規劃,又花了大把時間研究,真的懂嗎?
✍🏻除了人情壓力外建議:
先有基本觀念,懂大方向,在研究小細節
不是所有新生兒一出生就有投保資格,目前各家保險公司都有審核標準
最常見的投保條件是需符合「懷孕週數滿36週以上,出生體重2500公克以上」
此外 寶寶要報完戶口,取得身份證字號才能投保
♦️投 保 時 機
❤新生兒篩檢報告出來前
寶寶出生48小時內會完成公費 - 21項新生兒篩檢
✍🏻若無檢測其他自費項目,建議在「出生7日內」投保
0歲以下的新生兒,在投保前並不知道檢測結果
若是『出生7日後』才投保,通常那時候的檢測結果都已經出來
如果篩檢出異常,就沒辦法立即投保,這部分就可能要跟保險公司討論
❤出生30天內(滿月前)
不是每一張保單都是「保險公司同意承保後」就會馬上生效
不同險種,契約上都有註明不同的等待期
(等待期 → 保險公司不需負責任的期間)
等待期的設計,是為了避免保戶的道德風險,降低帶病投保的可能性
若保險等待期30天內發現有這21項的異常,都不受等待期規範,保單可以直接生效。
✍🏻所以其他-自費篩檢項目建議過了30天後再去做,會是比較安全
❤6歲後
很多爸媽幫小孩買保險的 原因都是 🙅 『越早買越便宜』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
其實1~5歲的兒童保費跟成人30歲費率是差不多
根據大數據分析1~5歲最容易生病住院及發生意外
但也不建議 5歲後 才幫孩子買保險,因為這段時間若有異常病例,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會拒保
♦️父 母 的 保 單 一定要買足
天下父母心,有了小孩後,常忘了自己是小孩的後盾
小孩保險買好買滿,自己的超陽春
✍🏻規劃保單應有以下觀念 ↴
先保大再保小(轉嫁無法承擔之風險)
先保近再保遠(現行發生風險都撐不過,就談不到未來了)
當父母(主要經濟者)發生事故時,絕對不只是單純煩惱小朋友而已
接踵而來的是 →住院費用,手術費用,收入中斷等等
當上述費用無法有小轉移時,別說繳小朋友的保費了,連自己的治療費用都不知道在哪裡了
✍🏻建議:優先把自己的保障內容做足才是首要的重點
♦️小 孩 的 保 單
❤首要 以COVER掉住院/門診/手術費用
❤次要 請假顧小孩的費用也能補貼
❤其他部分 等小孩成年後 自己再慢慢規劃
以下會講到實支實付的重要性
保 險 的 細 分 類
主約-終身 壽險/醫療/意外/手術/癌症 重大傷病/重大疾病 |
附約-定期險 住院醫療+實支實付+手術+門診 意外醫療+意外實支實付 定期險 |
✍🏻建議:便宜的主約+2~3家實支實付(副本理賠)
這就是單一保險公司不足的地方
♦️ 定 期 / 終 身
定 期 ❤保費便宜 ❤一年一繳 (保障期間只有一年, 最高每年續保到80歲)
❤細分:保證續保/不保證續保 ❤風險:5~10年調一次保費
|
終 身 ❤保費較貴 ❤繳費20年 (保障至約定之最高壽命)
❤細分:自然費率/平準保費 ♡自然費率:保費還會隨著年齡增加,保費與風險的槓桿程度可透過一定的精算而分擔,保費較貴 ♡平準保費:這樣的設計就是將老年與年輕時期的費率做平攤,自然保費未來雖然會漲,但換算下來會比較便宜,
❤風險:但人均壽命一直增加,不少人到最高壽命仍生存
|
✍🏻建議:預算有限→定期
風險透過定期險,把風險轉嫁出去,再差額透過投資工具,進行投資運用
獲得保障的同時,也可能使我們的資產增加速度更快
當資產達到一定規模後,就可以降低保險需求
♦️壽 險
壽險:保障 疾病或意外 造成的 死亡或全殘
依保障區分 :定 期 / 終 身
依給付方式區分:領回(儲蓄) / 不領回 (人走/人沒走)
❤死亡保險:以被保人身故為保險給付條件。
❤生存保險:以被保人生存為保險給付條件,活越久領越久
(現在已經很少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生死合險及年金險)
❤生死合險:又稱養老保險,被保人生存時給付生存保險金,被保人身故時給付身故保險金
♦️住 院 醫 療
依保障區分 :定 期 / 終 身
日額 ❤每次限額 ❤按住院天數細分 |
住院醫療費用 =實支實付 = 雜費 ❤實支實付:扣掉手術費,醫師指定費,各家條款略不同 ❤每日限額 ❤一般病房/特別病房(加護病房/燒燙湯病房) |
細分: ❤日額/實支實付→擇優給付 ❤日額+實支實付→無擇優給付,無病房費,但算在雜費裡面 |
各家保險公司搭配上有細分
住院日額(病房費) / 實支實付 (擇優) + 手術保險金 (限額 按手術部位 乘表)+門診費用(每次限額)
住院日額 +實支實付 (限額內一次性給付) + 手術保險金 (限額內一次性給付)++門診費用(每次/限額 擇優)
✍🏻建議混搭2~3家,補充保單不足的部分
補充:
現行的醫療制度(DRGs)使得 住院天數變少 但需要自費的東西變多 門診率上升,實支實付變的而外重要
情況題:如果住院 3 天,卻要花10萬自費
住院日額 :沒手術 只能理賠住院 3 天,只買住院一天 1000 那就是 3000 的理賠金,無法填補自費項目的損失
實支實付:假設保額住院一天 1000 雜費 10 萬,住院 3 天自費 10 萬,可以理賠住院 3 天的病房差額,還可以理賠自費 10 萬,理賠金可以拿到 103,000 元
♦️意 外 險
產險公司 ❤專案-保費便宜 ❤風險:申請理賠隔年度不保證續保
|
壽險公司 ❤保費較貴 ❤細分: ♡保證續保/不保證續保 ♡意外身故 / 意外失能 / 失能補助 / 重大燒燙傷 / 骨折未住院 ❤風險:需搭配主約,有保證續保最高年齡
|
✍🏻建議:產險+壽險公司
除了意外導致的失能殘廢,也需考慮考慮骨折情形,未住院在家休養而造成的薪資損失,並加強意外死亡及住院的理賠
♦️重大傷病 / 重大疾病 / 特定傷病
✍🏻建議:選重大傷病 → 罹病後取得重大傷病卡,保險即理賠一筆金額,理賠較無爭議
申請方法與重大傷病細項分類
中央健保署https://www.nhi.gov.tw/Content_List.aspx?n=F1FC04D225920FCA&topn=5FE8C9FEAE863B46
♦️癌 症
依給付方式區分 療程型/一次性給付
不幸罹癌時,與癌症理賠有相關的醫療都會啟動(以上介紹的)
但專門理賠癌症治療費用的險種就是癌症險,
❤療程型:較不建議選擇
若遇到實際治療項目與保單給付項目不相符合,會無法理賠
❤一次性給付:✍🏻較推薦
因罹癌確診後,會限額一次給付理賠金
若額度夠高,較有充裕的醫療資金可以選擇癌症治療方式,不用過度擔心是否符合理賠項目而影響治療計畫
♦️失 能
依療程區分:院內/院外
❤院內:住院期間能獲得的理賠
❤院外:回家後照顧費 ,額外開銷
失能險已停售,但可以在壽險/意外險裡面做補強
♦️雙享豁免/親子豁免
豁免保費:指豁免的被保險對象,若是發生條款上所列的事故或是疾病就可以讓整張保單免繳保險費,但是保障依然存在
❤要保人(出錢的人/夫妻互保/小孩的爸媽)
❤被保險人(小朋友或另一半)
豁免保費的對象:
❤可以是 要保人(父母):如果父母發生事故,小孩的保費就不用繳
❤也可以是 被保險人(子女):如果小孩發生事故,父母的保費就不用繳
😒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 豁免保費是附約
❤跟著主約:附約則是同時豁免到主約滿期以後,就必須在持續繳納保費了
❤主約+附約:少部分,不同家人壽,要搭配不同的豁免商品,這又是一筆開銷
✍🏻建議:不同人壽有不同豁免商品,如果規劃2~3家實支實付,就要買2~3家的豁免保單
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還是先規劃主要經濟者的保單
🙎 小護士愛碎念:
保險理賠金額取決於錢包深度
大方向不變,有正確的保險觀念,才不會買貴買錯
觀迎加LINE免費詢問:https://lin.ee/LlCeHmr